欢迎关注早教中国网官方网站!
快乐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
发布时间:2018-06-26
   孩子的快乐教育,去哪里了?

 

 

要说到快乐教育,我们先聊聊教育“焦虑”

哪个城市的家长最焦虑?据2017年5月UC大数据发布的《中国妈妈“焦虑”指数》研究报告显示,上海的妈妈以70%的焦虑指数位列第一,北京,深圳的妈妈紧跟其后。

 

那么,家长都在焦虑什么?学区房与孩子的升学择校排名最靠前。作为一个奋战在教育前线的媒体人,我能深刻感受到这些焦虑,不过也发现个有趣的现象:陆续加入家长队伍的80,90后,他们大多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,有着更加多元化及包容的教育观,加上自己的成长体会,因此在为人父母前,他们的心态基本良好,并且下定决心,要给孩子一个“快乐童年”,给孩子“快乐教育”。

但是为何“让孩子快乐”的初心会屡屡跑偏呢?很多家长会说,没办法,环境所迫,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会这会那了。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这是教育界的千古奇谈,不展开讨论了。在我这看来,问题可能出现在家长并没有清楚认识何为“快乐教育”。“快乐教育”一定不是放羊式教育,也不是常被盲目崇拜的欧美国家教育。事实上,即便离开体制内教育,让孩子参加“洋高考”。送孩子出国留学,他们的学习压力也不会小。曾获得新闻界普利策奖的美国记者爱德华.休姆斯,花了一年时间蹲点一所美国公立学校,写出了《梦想中的学校》一书。书中有个细节提到,学生喝下四大杯拿铁咖啡,只为能熬上一夜准备考试。这道出一个事实,学校从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。

人的惰性与生俱来,我们被社会文明驯化了几千年,才拥有了高级智慧,所以学习不会是轻松,毫无压力。

先回答第一个问题:什么是真正的“快乐教育”?

快乐教育是在认可压力教育的前提下,给与孩子符合其学习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支持,激发出他们自我学习的内驱力,从而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与愉悦感。由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论,将儿童的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:感知运动阶段(0-2岁),前运算阶段(2-7岁),具体运算思维阶段(7-12岁)和形式运算阶段(12-15)。所以,教育不能超越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,不搞拔苗助长。只有当孩子的身体与大脑都做好准备了,学习才有可能成为一件快乐的事。接下来再聊聊第二个问题,能给与孩子什么样的“快乐教育”。

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,教育圈预言:未来20年我们的孩子一毕业就可能就要面临失业。这加剧了家长的心理恐惧,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渺茫。

但是,万变不离其宗,我们总能在风云变幻的社会大环境中抓住不变的东西。以下三点应是“快乐教育”中必不可少,且能让孩子应对瞬息万变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要素。

第一,保护孩子的好奇心,激发自主性学习。

一个人只有永葆一颗好奇心,才会孜孜不倦地去学习,去探索,而且这种学习是发自内心的,不需要外部压力。这种好奇心在孩童时期尤为强烈,家长一定要竭力保护好。清华大学积极心理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昱鲲教授在著作《自主教养: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》中特别强调,只有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,才能让孩子有能力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。

第二,培养终生学习能力。

2016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,发布了《面向未来: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》的全球研究报告,提出了18种未来公民所必须具备的21世纪核心素养,如语言,数学,科技,人文,艺术,情商,财商等。笔者认为,所有的素养词汇都可归属在一种能力下----终身学习能力。具备了此能力,再配合一颗好奇心,孩子才会不断地自发学习新的知识,在任何场合快速获取相对应能力。

第三,培养时间管理能力。

在教育第一线工作,笔者与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有很多交流,发现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点:时间管理能力很强。比如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,浙江大学80后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等,这些人不仅在本行业颇有建树,在著书写作,公益教育,家庭教育等领域皆一样不落。出众的时间管理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,让所有事情高效顺利的运作。而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,学习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,学会管理时间,才能有效实现劳逸结合,从而在压力教育中找到学习的快乐。

所以,“快乐教育”是否存在,就看我们能否抓住它的精髓

在高瞻远瞩的教育格局下,给与孩子符合其学习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支持,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好奇心,终生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,那么学习会变成一件痛并快乐的事。这种痛,不是痛苦,而是自我挑战,它带给孩子的是一次又一次挑战成功的喜悦。

版权所有 ©早教中国官方网站 粤ICP备12031827号-2